江苏省生态文明网
首页 > 治污攻坚 > 六治
发布时间:2019-04-23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信息来源:扬州日报

 

垃圾分类治理既是民生“关键小事”,又是社会发展大事。我市城区日产生活垃圾已达2300多吨,分类治理工作进展如何?4月22日,市政协就“城市垃圾分类治理”工作进行专题视察。市政协主席陈扬,副市长宫文飞,市政协副主席王克胜、董玉海、程吉林、夏正祥、王骏,市政协秘书长汤天波等参加活动。

 

陈扬一行实地察看了城区部分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场点,并召开座谈会,听取市城管局、生态环境局、教育局、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垃圾分类治理工作情况介绍。

 

近年来,我市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大力开展城市垃圾分类和治理工作,制定了《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三年行动计划》,按照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它垃圾“三分法”推行垃圾分类,积极探索其它垃圾细分收集,并推进垃圾分类示范小区、社区、乡镇(街道)建设。目前,全市已建成垃圾分类小区607个,建成垃圾分类投放设施11040个,市区垃圾分类投放设施覆盖率达47%;建成再生资源可回收分拣中心、有害垃圾暂存库、园林绿化垃圾处理设施各9个,农贸市场有机易腐垃圾处理设施15座和农村有机易腐垃圾处理设施10座。

 

陈扬指出,垃圾分类治理涉及千家万户,是一件能够改变我们生产生活习惯的事,难度很大;同时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垃圾出户、分类、中转、处理等多道环节工序,需要各地各部门之间协同配合、合力推进。

 

陈扬建议,充分认识垃圾分类治理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必要性。做好这项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突出工作重点,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让垃圾分类处理覆盖到居民小区、深入到家庭及个人,形成氛围,养成习惯;进一步加强处理能力建设,特别是提升对工业固废、医疗废弃物和厨余垃圾的处理能力。要切实加强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体系;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以前瞻性思维谋划好垃圾循环利用产业链发展规划和垃圾处理场所空间规划。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和法律体系,通过立法以及制定相关法规等手段,形成垃圾分类处理的一整套工作体系。要加大考核力度,纳入到基层政府日常工作、基层综合治理工作,打持久战,年年抓、月月抓、天天抓,让垃圾分类治理工作行稳致远,取得实效。

[ 关闭CLOSE ] [ 打印PRINT ]
江苏省生态文明网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为收藏


通信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凤凰西街241号 ICP备案号:苏ICP备150476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