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生态文明网
首页 > 治污攻坚 > 六治
发布时间:2020-04-30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坚持生态优先战略 严守绿色发展底线

信息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许见梅、潘海风、杨婕

 

 

 

华电句容发电厂优美的环境。

 

下蜀临港码头。

 

渔民上岸,渔船被拆解。

 

高铁穿越下蜀

 

整治后的农村人居环境

 

中圣板带生产车间。

 

 

登楼闲趣看下蜀。

 

下蜀镇地处句容市最北部,距离南京主城区30公里,距镇江主城区20公里,拥有3.75公里长江深水岸线,常年水深12.5米,毗邻全国最大的内河航运枢纽-龙潭港,沿江高等级公路、312国道、京沪高铁、沪宁城际等交通要道穿境而过,区位交通优势得天独厚。

近年来,句容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重要指示精神,统筹谋划,强力攻坚,综合施策,着力把长江句容段建成绿色生态廊道。下蜀镇党委书记贾良旭说,把准“一福地四名城”战略定位,坚持生态优先战略,下蜀镇将持续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专项行动,严守绿色发展底线,精准发力推进“长江大保护”。

 

解决后顾之忧

 

46户“渔民”上岸变“居民”

 

416日,句容下蜀镇裕课村村民徐忠付吃完早饭,来到临港工业园区内的天工集团上班。去年的这个时候,他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渔民,吃住在渔船上,等待禁捕开禁后到长江捕鱼的机会。

 

去年12月的一天,随着挖机长长的臂膀摆动,徐忠付漂在大道河岸边的小渔船被“拽”到岸边,在挖机的接连重击下,渔船一点点被拆解,他正式与自己30多年的打鱼生涯告别,真正过上了岸上的“居民”生活。

 

下蜀镇裕课村濒临长江,有46户渔民以打鱼为生。为积极响应长江经济带“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的政策,去年10月底,下蜀镇成立渔民退捕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成立了评估谈判、政策宣传、社会保障等7个工作组。以镇村干部为主的工作小组逐户核查渔民家庭情况、渔船网具、船舶证书、社会保障等情况,做好渔民分户审核审批、登记造册,分类召开渔民代表座谈会,稳妥推进渔民退捕工作;1117日,在裕课村渔业队渔船大道河集中停靠点,下蜀镇镇政府和句容市农业农村局组织评估公司对渔船进行测量登记,对渔具清点登记封存入库;12月中旬,在镇江市率先平稳完成了全部46户渔民退捕协议签订和149条住家船、渔船回收拆解工作。

 

梁德喜是下蜀镇裕课村党总支书记,全程参与了渔民退捕工作。他认为,短短一个多月,46户渔民顺利上岸变为“居民”,背后离不开政策的支撑和保障。首先,严格执行渔船、渔网、渔具、辅助设施等评估标准,每户渔民能领取20万元-30万元不等的补偿补助。其次,积极为签订协议的渔民参照失地农民标准办理社会保障;住房方面,2015年下蜀镇政府就已经为渔民在阅江楼安置了住所;为确保退捕渔民尽快就业,下蜀镇举办退捕渔民专场招聘会,为上岸后的“渔民”提供更多的创业政策扶持以及创业、就业培训。

 

今年34日,在村委会帮助下,徐忠付顺利到天工集团上班。徐忠付说:“渔民退捕是长江大保护的要求,我们必须响应国家号召。现在政府又给补贴又办保障,还帮助我找工作,我真的没有什么后顾之忧。”

 

治水治污精准施策

 

着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颜值”

 

走进下蜀镇裕课村,道路整洁干净,花木郁葱,一条条硬化的小道错落有致、横卧田间,村庄环境令人眼前一亮。渔民退捕工作告一段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为梁德喜的重点任务。

 

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下蜀镇按照“四清一治一改”和“四项专项行动”要求集中开展农村环境清洁行动,紧紧围绕提升村容村貌、加强农村垃圾和生活污水治理、改善村庄水环境、推进农业废弃物治理和提升乡风文明水平5个方面,重拳出击狠抓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升村庄“颜值”,保护长江水域生态环境。

 

北依长江,现有大道河、便民河、引水河3条句容市级河道,东山河、山岗河等7条镇级河道,新村河、空青河等17条村级河道……下蜀镇临近长江,园区企业多、水系多。如何精准治水?下蜀镇成立河长办,由镇党委书记、镇长担任镇级总河长,其他党政领导担任镇级河长,各村书记担任村级河长,实行河道分级、分段管理,将河流管理责任网格化,共同治理下蜀的大江小河,给每条河流清澈的承诺。

 

为了动员广泛力量加入护河、爱河工作中,下蜀镇积极推进建立企业河长,规定涉江涉河企业的护河职责,现有19家企业列为河长名单。创新举措有效推进下蜀镇河长制常态化、长效化,并荣获镇江市河长制工作先进集体。

 

为全面了解长江沿岸及其支流的污染源,去年6月,下蜀镇组织工作人员对辖区内长江入江排污口进行排查。东至老便民河,西至大道河,南至S338省道,北至长江堤岸,流域面积约为15平方千米范围内所有排污口都纳入排查范围。通过排查共发现各类通河口79处,为后期污染源的整治工作提供初步资料。

 

今年3月,该镇实施引水河段截污及污水主管改造工程,建成后将有效提升下蜀镇污水收集能力。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概算3600余万元,目前已经完成征地、青苗等工作,并正式进场施工。

 

修复生态环境

 

把长江句容段建成绿色廊道

 

在下蜀镇裕课村的大道河有一处近一公里长的河堤,背水坡芳草丰茂,沿河铺起了一张长长的绿地毯。大道河背水坡的改头换面,是下蜀镇推进长江大保护工作取得的成果之一。曾经“脏乱差”,如今“美如画”,精准施策带来的变化是,镇村人居环境提升,河道河塘“清肠洗肺”,勾勒出一幅山清水秀的美丽画卷。

 

“为实现水环境质量整体改善和全面提升,下蜀镇扎实推进河湖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下蜀镇镇长徐明说,去年,下蜀镇统筹“263”专项行动,关停散乱污企业5家,约谈环境问题企业4家,先后完成长江1公里范围内入江入河口排查、园区5公里污水管井检测检修、3家已关闭化工企业和3家尾矿库场地调查采样,以及波尔顿企业整治提升工作,水气土治理取得阶段成效;拆除大道河港口码头以及通江河道沿岸10多个小码头,整治河湖“两违”(违建、圈圩)11处,清淤河道塘坝24个,清除非法种植28公里;加快废弃宕口生态环境治理,大南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通过竣工验收。

 

在对河道、河塘“清肠洗肺”保护水环境的同时,下蜀镇花大力气植树造林,致力于生态环境的修复。下蜀镇副镇长吴荣燕告诉记者,去年,下蜀完成长江(句容段)绿化造林工程,新增造林71亩,绿化提升320亩。积极开展土地复垦工程,新增耕地指标700余亩。

 

“华港码头附近,原来堆场杂乱,到处是废弃垃圾。去年我们对堆场进行围挡,增加喷淋设施。对环境进行彻底整治,铲除垃圾,栽种树苗。”吴荣燕说,由于树苗刚栽种,还不成气候。等过一年再来走走,那时候岸绿水美,生态环境一定会很怡人。为加强监管力度,在做好绿化和码头亮化的同时,下蜀镇还在外面的江堤沿线增加20多个监控探头。

 

发展绿色循环经济

 

环保治理倒逼产业结构转型

 

下蜀是句容沿江工业重镇,临港工业园区规划面积7.5平方公里,拥有3.75公里长江深水岸线,常年水深12.5米,形成了建材、能源、机械等产业集群,主要有句容华电、建华管桩、台泥水泥、天工集团、圣象地板、中圣板带等企业。

 

走进华电句容发电厂区,只见花木扶疏,春意盎然,沿江码头干净整洁。“保护长江生态环境人人有责。我们始终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港口生产中。”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公司非常重视环保,采用大跨度封闭煤棚、曲线落煤管、新型湿式除尘器、现场粉尘检测与抑尘系统联动等先进技术,选择有吸尘和减弱风速作用的树种,减轻散货粉尘、道路扬尘和装卸噪声对区域环境的污染影响。

 

近年来,下蜀镇摒弃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老路,顺应产业升级,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提高招商准入门槛,以智能、绿色、质量、效益为重点,加速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业态、新模式的融合应用。

 

在绿色建材产业园,北新建材有限公司被确定为镇江首批市级“绿色工厂”,圣象地板(句容)有限公司采用EB技术替代现在实木地板表层稀有树种……遵循着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园区内建华建材、毅马集团、天工集团等龙头建材类企业开展以提升装备水平、改善工艺技术、提升产品档次为主的技术改造,实现企业技术进步和降本增效,逐步形成了以建华建材为核心集生产、研发、销售、配套、运输为一体的绿色建材产业链。

 

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下蜀镇依托重点企业,大力发展以工业固废、余热余汽循环利用为主线的循环经济,深入推进与华电合作集中供气供热工程,建成园区供热供气管网,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去年底,下蜀镇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项目成功通过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考核验收。

 

本版撰稿:句容市委宣传部

[ 关闭CLOSE ] [ 打印PRINT ]
江苏省生态文明网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为收藏


通信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凤凰西街241号 ICP备案号:苏ICP备150476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