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盐阜大众报 作者:宋树林
谷雨过后,人间芳菲。俯瞰响水大地,处处皆是水清、岸绿、景美的春日好风光。红卫河、昔阳渠、新东河、姚湾河、黄西河等119条、611.88千米长的生态河道纵横东西、贯穿南北、四处延展、流向村庄……一幅风景秀丽的滨河生态廊道画卷徐徐展开。
近年来,响水县充分利用区域内水系发达、河网密布的自然生态优势,高质量实施打造生态河道治理工程,探索出一条“活水、净水、亲水”的治水建设新途径。
合理规划,描绘水清岸绿画卷。构建人水和谐的城乡河湖生态景观环境,是广大群众的愿望。响水县针对河道淤积、水域岸线侵占、河湖水质不达标、城乡文化景观缺少等问题,在河道整治上坚持“规划先行、保护并重”,打造滨水空间。在河道生态景观建设上坚持统筹兼顾,体现和谐感。全力开展灌河水域岸线安全隐患整治,结合灌河风光带建设,将治水与环境、景观统一起来,合理进行护岸生态化改造,营造安全、生态、美观的水系环境。
该县还将生态河道建设与新型社区、美丽乡村等有机结合,选择了在陈家港镇小新河段建设岸坡,为群众提供便利和休闲娱乐场所,形成生态河道综合整治亮点。通过新建沿河步道、亲水平台等景观设施,满足人居环境需求,营造当地特色文化。
依托优势,初显河道整治愿景。该县充分利用区域内水系发达的自然生态优势,紧扣问题突出、治理紧迫、具有一定基础、条件可行及治理的示范带动性等综合因素,围绕县城东鸣湖、响水湖、灌河风光带、五排河、响坎河的“两湖两河一带”空间格局,以骨干水系为依托,采取水系连通、清淤疏浚、河道清障、岸坡整治、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河湖管护、景观人文、控污截污等措施,打造适地适景、连续贯通的深河绿道景观。
强化管护,留住秀美水韵风光。水系连通绝非一劳永逸。该县按划定河道管护范围,设置农村河道管护范围的界桩和标识牌,保持河坡整洁,确保无乱建乱堆、无乱耕乱种。同时,落实河长制,建立责任明确、协调配合、实施到位的长效管护机制,实现河道管护全覆盖。此外,本着“专业队伍做专业事”的原则,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模式,招标专业保洁公司实行农村河道水面、岸线、绿化、配套建筑物、沿线排水口“五位一体”管护模式,对管护效果进行全方位考核。
目前,该县城乡河湖功能和河道空间形态得到修复,河湖水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安全、生态、美丽、人文的农村水系初步形成,滨河生态廊道、生态田园乡村”的美好愿景正逐步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