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生态文明网
首页 > 生态文艺 > 诗歌
发布时间:2018-05-04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歌赏析: 

 

此诗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诗人在四句诗中,概括地描绘了庐山的形象的特征,同时又准确地指出看山不得要领的道理。鲜明的感性与明晰的理性交织一起,互为因果,诗的形象因此升华为理性王国里的典型,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千百次的把后两句当作哲理的警句的原因。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诗歌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全诗以诗题中的“望”字统摄全篇,句句写望岳,但通篇并无一个“望”字,而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可见诗人的谋篇布局和艺术构思是精妙奇绝的。这首诗寄托虽然深远,但通篇只见登览名山之兴会,丝毫不见刻意比兴之痕迹。若论气骨峥嵘,体势雄浑,更以后出之作难以企及。

 

[ 关闭CLOSE ] [ 打印PRINT ]
江苏省生态文明网
链接导航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为收藏


通信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凤凰西街241号 ICP备案号:苏ICP备15047695号

您是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