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生态文明网
首页 > 环境权益 > 公益诉讼
发布时间:2023-03-08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信息来源:中国环境报

 

本报讯 “海洋生态环境污染案件具有线索发现难、隐蔽性强等特点。”近日,全国人大代表、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印萍建议,进一步完善海洋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检察相关制度机制,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印萍长期关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国家制度建设和法律建设。在工作中,印萍意识到,发挥国家公益性海洋调查研究单位的科研和检测技术优势,可以很好地助力海洋公益诉讼工作。

 

2019年,印萍曾应邀参加最高检组织的“守护海洋”检察公益诉讼推进会,了解到检察公益诉讼快速发展的形势,并在2019年全国两会上提交了“完善海洋生态环境领域检察公益诉讼相关制度机制”“科研与司法互动,建立海洋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技术平台”等建议,得到了最高检、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的高度重视。

 

此后,印萍带领科研团队积极开展工作,为山东省及江苏省基层检察院、海警和法院办案团队提供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技术支撑。

 

针对司法办案中仍存在的案件线索发现难、取证难、海洋环境破坏鉴定缺乏统一标准等问题,印萍建议,检察机关充分利用大数据及信息共享技术,建立海洋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技术平台,打通技术和数据壁垒,最大限度形成海洋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合力。

[ 关闭CLOSE ] [ 打印PRINT ]
江苏省生态文明网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为收藏


通信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凤凰西街241号 ICP备案号:苏ICP备150476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