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生态文明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绿色经典
发布时间:2015-07-20
【 字体:

 

作者:(美)戴利著,诸大建,胡圣等译

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5-1

原著成书时间:1996年

 

 

部分观点摘录:

 

1.  概言之,浅绿色的环境观念就环境论环境,较少探究工业化运动以来的人类发展方式是否存在问题,其结果是对旧的工业文明方式的调整或补充;而深绿色的环境观念,洞察到环境问题的病因藏匿于工业文明的发展理念和生活方式之中,要求从发展的机制上防止、堵截环境问题的发生,因此它更崇尚人类文明的创新与变革。

2. 戴利强调,增长是一种物理上的数量性扩展,发展则是一种质量上、功能上的改善,而可持续发展就是一种超越增长的发展;强调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对当前以增长为中心原则的数量性发展观进行清理,建立以福利为中心原则的质量性发展观。

3. 可持续发展是生态、社会、经济三方面优化的集成。

4. 经济是环境的子系统,它依赖于环境一方面作为原材料的输入源,另一方面作为废弃物输出的“垃圾箱”。

5.  经济增长(被定义为GNP的扩展)划分为它的数量性的物质组成(资源流量增长)和它的质量性的非物质组成(资源效率改进)。……总的流量增长确实是环境退化的主要原因,而资源效率改进允许流量的减少或更加良性的产品组合,则是节省环境的。或许这样他们就能够同意倡导一种没有增长(资源流量扩张)的发展(资源效率改进)——可持续发展。

6. 只要可能,我们就必须保护和储存自然系统——-土壤、水、大气和生物多样性——的完整性,它们既使经济繁荣又使生活得以持续。

7. 经济增长、环境保护、社会平等是相互依赖和相互加强的国家目标,达到这些目标的政策应该整合。

8. 市场战略应该与合适的保护措施结合起来,用来使私人的能源和资本为保护和改进环境服务。

9.  人口必须稳定在一个与地球支持其居住者的能力相适应的水平。

10.  社会的所有部门都应该公平地分享环境的成本和收益。

11.  所有经济和环境的决策都应该考虑未来人的福利,为他们保存最大可能的选择范围。

12.在公共健康也许受到反向的影响或环境破坏可能是严重的或不可逆转的情况下,需要谨慎行动以面对科学的不确定性。

13.  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私人机构和个人行为的根本性变化。

14.  可持续发展在一个自由体制繁荣的社会中最可能达到。

15.  科学和技术的进步是有益的,在增加我们对人与环境如何相关的理解的同时也增加了选择的范围。为了达到生态效率、保护和储存自然系统以及改变消费模式,我们必须寻找科学与技术的持续改进。

16.  最佳规模,就像分配公平、充分就业或者物价稳定一样,都是一种宏观经济的目标。

17.  对劳动及其所得应该少课税,而对资源流量应该多课税。

18.  坦白地说,看到近30年来人口问题很少被讨论,令人沮丧。中国仅仅(至少一度)是在人口大大超过10亿之后才最终对这个问题认真起来。然而,在正视这个问题之后,中国从其他国家获得的不是掌声和理解,却是一些同人口控制有关的人权侵犯报道所引发的无数的指责。……如果意识到这样一种权利,将意味着承担不使国家人口过剩的责任。对生殖权的过分敏感看起来使我们对生殖责任的敏感变得迟钝。

19.  一些为政策目的服务的精确经济计算模型对一些显而易见的东西并没有多少帮助。缺少的不是更精确的信息,而是考虑生态因素的政治意愿。

20.  ……由此推出的第一个操作原则是“尊重承载能力”。

21.  高消费的国家,不管它的高消费是由于人多还是人均消费多,在有限和不断趋于一体的世界里,将会越来越互为瓶颈。为避免战争,国家应该消费更少一点,并变得更加自给自足。但是自由贸易主义者认为我们应该降低自给自足的程度,进一步实现全球一体化而不必考虑是否消费得越来越多。那是我能想到的最糟糕的建议。

22.  我们是被赋予创造力的生物,但同样必须遵守某些限制,我们有义务对造物主负责,照料好这个世界,并保持它支持生命和财富能力的完整性。……因此这意味着不要损坏承载能力,它意味着可持续性,不增长,应成为以世界为中心的经济的道德规范。……人口或人均使用资源的增长将根据促进或阻碍可持续、足够、平等及效率的效果受到鼓励或阻止。

23.  获得可持续性所涉及的技术和经济问题并不特别困难。最困难的问题是克服我们对增长的沉溺。

 

 

 

[ 关闭CLOSE ] [ 打印PRINT ]
江苏省生态文明网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为收藏


通信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凤凰西街241号 ICP备案号:苏ICP备15047695号

您是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