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著
王之佳 柯金良等 译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3年
部分观点摘录:
1. 经济发展问题和环境问题是不可分割的;许多发展形式损害了它们所立足的资源环境,环境恶化可以破坏经济发展。
2. “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发展中国家的目标,而且也是工业化国家的目标。
3. 工业化国家已经使用了地球的许多生态资本。这种不平等是地球上的主要“环境”问题,也是主要的“发展”问题。
4. 研究表明,即使是一场有限核战争,战争之后出现的寒冷黑暗的核冬天也可能摧毁植物和动物生态系统,留给幸存者的是与从前居住的完全不同的一个荒芜的星球。
5. 问题不是人口的数量有多大,而是如何将这些数量与现有的资源相联系。
6. 大自然虽然是极其富有而又慷慨的,但是它也是脆弱的,是精细地平衡的。自然界存在着不可逾越的界限,如果超过这些界限,自然系统的基本完整性就受到威胁。
7. 环境与发展并不是孤立的两种挑战,它们是紧密相关的。发展不能以破坏环境资源基础为条件;增长如无视环境破坏的代价,环境就不可能得到保护。
8. 先污染后治理是耗资昂贵的解决办法,因此,所有国家都需要预见并防止这些污染问题,如,实施那些可能有长期效果的排放标准、促进低费技术、预测新产品新技术和废物的影响。
9. 贯穿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共同的主题是需要在决策中将经济和生态考虑结合起来。
10. 农业的任务不限于获得生物产品,还要能够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否则我们将很快就用掉原本应属于我们的儿子、孙子、重孙子的资源,更不用说再远的后代了。我们这代人的生活是以牺牲后代为代价的。
11. 低能源消费的道路是通向可持续发展未来的最佳道路。
12. 能源不是一个单个的产品,而是若干产品与服务的混合物。个人的福利、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全球生态系统的生命支撑能力,都取决于这个混合物。
13. 生态系统与经济利益相互依存的现实对国家主权的传统形式提出来日益严峻的挑战。
14. 人类生存于自然界之中,并靠大自然维持生命。
15.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必须是政府各部门、国际组织和重要私人机构任务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6. 应该对破坏自然资源负责的是贫困,而不是穷人。
17. 一旦人口数量超过了可利用资源的负荷能力,它就会变成妨碍人民福利改善的不利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