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倍跃进》
——一半的资源消耗创造双倍的财富
【德】厄恩斯特·冯·魏茨察克
【美】艾默里·B·洛文斯
【美】L·亨特·洛文斯
1996年著
北京大学环境工程研究所、北大绿色科技公司译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1年出版
部分观点摘录:
1. 其实只要那些被鼓励着恣意挥霍的人们愿意从根本上减少需要,环境保护就不会成为一个问题。
2. 废物只是一种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是伤及底线的管理不善的一种症状。
3. 在这场第二次农业革命中,结束对地球的战争,重新开启大自然的智慧与人类才智之间的友好关系,或许能让我们的子孙后代吃得更好,或者在所有方面都能过得更好。
4. 市场仅仅是工具,而不是一种信仰;它只是手段而并非目的;它们可以被用来做很多重要的事情,但它们不能完成所有的事情。认为市场可以代替伦理和政策的想法是极其危险的。
5. 用“自食其果”的办法限制工厂,他们就会把污染治理摆到一个重要的位置。
6. 人类和自然正在步入冲突之路,如果我们不及早扭转这种路线,一旦发生冲突,自然界或许能幸免于难,而人类却劫数难逃。
7. 发达国家应该懂得,世界范围内的可持续发展只能有当他们自己学会以更低的人均自然资源消耗率生存时才能得以实现。
8. 生物多样性的破坏是后代最不能宽恕我们的罪过。
9. 为了短期的经济发展而牺牲生物多样性是极端愚蠢和不负责任的行为。
10. 任何人们想用的商品和服务都会造成生态负担。
11. 自然环境的不可逆转性确实客观存在。灭绝的物种将不再会恢复生命,较大幅度的气候变化需要以千年为单位的时间才能恢复正常。在科学地评价气候变化和其它生态破坏的基础上,我们认为人类只剩下50年时间来阻止自然极限的来临。
12. 无论是自然的多样性还是社会系统的多样性,都有利于增加人类的选择机会,有助于增强人类的活力。
13. 与其大力赞颂我们的子孙会有无所不能的技术力量,还不如保存资源使未来的技术有用武之地。
14. 对待后一代就像对待我们自己一样。要想治愈这个社会,创造公正和恢复地球原貌,应当好好反思一下我们与“造物主”的关系、我们与自己的能力和目的的关系、以及我们与子孙后代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