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生态文明网
首页 > 全省动态 > 各地市新闻 > 南通
发布时间:2018-07-16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信息来源:南通日报

 

昨天,在北京刚刚结束的中国森林风景资源评价委员会评审会上,南通五山公园全票通过19位专家评审,成为南通首个国家森林公园。

 

2016年,立足长三角森林城市群建设,市林业局委托国家林业局华东院编制《南通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五山地区总体规划》等,全面营造滨江临海城市特色的森林城市形象。按照“一核、两带、三网、七廊、多组团”森林城市建设总布局,着力构建沿江、沿海、沿路生态屏障。作为凸显城内生态核心,五山国家森林公园建设至关重要。

 

公园北至滨江公园北南郊路一线,东南以新港花苑、南通壹城为界,西南临长江,包括狼山、军山、滨江等7个片区。公园乡土树种使用占比达85%,乔木种植比例为63%,树冠覆盖率达30%。专家认为,公园有效减缓城市热岛效应,充分体现森林惠民,切实增强居民对森林城市建设的获得感。

 

通城“城市客厅”呼之欲出

 

“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举目四顾海阔天空。”7月14日,南通五山森林公园荣升“国家”级。江海交汇处的南通市民,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同时,又享受“面向长江,鸟语花香”的生态福利。市委、市政府精心打造的“城市客厅”,已然呼之欲出。

 

“让绿色成为华夏大地的鲜明底色,用美丽点靓中国百姓的幸福生活!”十九大会议期间,市委书记陆志鹏这样描述他心中的愿景。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生态文明,推进城市转型,成为南通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战略举措。

 

用系统思维推进组织创新,探索适合南通上海北大门“寸土寸金”平原绿化的新路子。2016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国家森林城市、花园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三城同创”的战略构想。面对南通人均9分地,耕地复种指数、基本农田保护比例高的实际,南通创新实施沿路、沿河、工业园、农业园、农民家园“两沿三园”绿化思路,科学规划并积累总结“一核、两带、三网、七廊、多组团”建设经验,市区见缝插绿,市郊成片造绿,沿河沿路同步建绿。

 

以五山及沿江生态修复为“绿核”,打造沿江生态走廊,让森林在主城区“安家”,成为创森攻坚战中最关键的一个战役。为提升五山作为城市地标的地貌标识性、生态标识性和文化标识性,打造南通生态最美区域和城市“绿肺”,市创森办会同五山办等各相关部门,以“跑烂几双鞋”的干劲和精神状态,强化施工组织和现场管理,倒排工序,整合资源,统筹狼山、军山、滨江等七大片区建设,推进道路、水系、绿化和文化四大系统无缝对接,确保五山及沿江地区生态修复和保护到位。

 

如今,通城市民步入公园北至滨江公园北南郊路一线,树木葳蕤,鸟栖虫鸣,一派和谐。公园乡土树种使用占比达85%,乔木种植比例为63%,树冠覆盖率达30%。更为令人欣喜的是,这一“大众乐园”、“城市绿肺”与“沿江休闲绿廊”联袂而来,新增绿地430余公顷,森林覆盖率由39%提升到81%。

 

森林惠民,城乡统筹,“城市客厅”遍布各县(市)区。围绕“市民300米有休闲绿地”的标准,市委、市政府不断提升社会资本投入,年均建设20个小游园,增强居民对绿化模范城市建设的获得感。新建如东县范公堤省级森林公园、市开发区老洪港省级森林公园等10个森林公园;新建启东圆陀角省级湿地公园、海安里下河省级湿地公园等9个湿地公园。建成乡村旅游集聚区6个、生态休闲精品景点100个,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休闲景点县(市)区全覆盖,发展布局均衡化。

 

[ 关闭CLOSE ] [ 打印PRINT ]
江苏省生态文明网
链接导航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为收藏


通信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凤凰西街241号 ICP备案号:苏ICP备15047695号

您是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