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生态文明网
首页 > 生态论苑 > 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2-07-15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信息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刘德海 金巍

 

县域是水生态环境治理的前沿阵地。经过多年努力,江苏县域水生态环境治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河道治理成效显著。县域水生态环境治理成为解开“要发展还是要生态”的“两难问题”的密码,打开了发展与生态互动的闸门,从而不断探索出新时代县域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要由粗放发展到绿色发展,从“环境换取增长”中跳出来。坚持把生态文明作为发展的最高境界,把生态优势作为最大的后发优势,把生态建设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切实扛起打好碧水保卫战的政治责任。变“水环境包袱”为宝贵资源,举生态旗、打环保牌、走绿色路,挖掘生态资源中蕴藏的巨大潜力,向生态要质量效益、要潜力和竞争力。用生态环境增强发展后劲,打开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优化调整的思路闸门,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构筑长久的生态优势。

 

要由九龙管水到合力治水,从全面深化改革中闯出来。一是深化水务一体化改革。对水务行业实施统一规划、统一监管;组建国资水务集团,解决长期以来“多头管又都不管”的体制弊端。二是推进厂网一体化管理。实施城镇污水处理整合运营和控股管理,实现污水尽收尽治、达标处理。三是实施奖惩一揽子政策。实施绿色信贷和环保信用差别化价格,树立“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导向。

 

要由经验治理到科学治理,从水质反复恶化的怪圈中走出来。一是雨污分流,统筹污水处理。加大管网疏浚、混接点改造力度,形成县域管网“一张图”。二是实施河湖长制,统筹河湖治理。建立县、镇、村三级河湖长体系,实现河长办、治水办、农污办、黑臭水体办“四办合一”,打破区域和流域、行政和要素界限。三是科技治理黑臭,统筹优化生态修复空间。通过先进技术、新开河道、增设循环泵促进活水畅流,形成河道水体交换、河道湿地水体交换“双循环”。

 

要由传统人防到现代技防,从生态智能平台建设中严起来。建设“生态一体化监管平台”“生态环保工业污染源监控平台”“工业企业水电能耗环保监控分析和预警平台”,全面直观监控河湖水质变化和企业生产过程。加强异味和水污染预警溯源,探索电力监测和无人机走航监测,实施全天候、无缝式水环境监管。

 

要由城区为主到城乡一体,从优化生态修复中美起来。一是城乡治水“一盘棋”。各县制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出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办法,实现重点村、特色村全覆盖。二是加大专项整治力度。实施“治理畜禽污染”专项行动,规模化养殖场治理实现全覆盖。三是优化农业生态生产体系。开展化肥减量增效行动,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生物和农药替代工程,推动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

 

推动江苏县域水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要注重把握如下四点:一是理念之变是先导。重点解决“为谁治理”的深层思想认识问题,推动发展与生态由“两难”向“双赢”转变。二是体制改革是核心。重点解决“由谁治理”的运行体系问题,打破治水工作中的“中梗阻”和“最后一公里”等问题。三是科学治理是关键。重点解决“怎样治理”的模式创新问题,从根本上促进水环境质量的持续好转。四是齐抓共管是基础。形成治水工作的统一战线,重点解决“同力同治”问题。

 

(作者分别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南京邮电大学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院理事长;南京邮电大学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院院长助理、副教授)

[ 关闭CLOSE ] [ 打印PRINT ]
江苏省生态文明网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为收藏


通信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凤凰西街241号 ICP备案号:苏ICP备150476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