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生态文明网
首页 > 生态论苑 > 生态杂谈
发布时间:2020-03-13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东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智库)研究员  贺震

 

庚子鼠年来临之时,正逢新型冠状病毒蔓延之际,人类活动大幅减少。但从除夕到大年初五,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却出现了持续多日的区域性重污染天气。有人惊诧之余,提出“七个无关”、发出“灵魂八问”,明确要求“请环保专家出来走两步”。

 

是啊,节日加疫情,好像城市被按下暂停键,所有工作都停摆了,没有污染物排放了,重污染天气缘何来袭?难道这几年蓝天保卫战打错了“敌人”?

 

这些疑问,问得好。有关部门也应该给公众一个明白的交待。只有廓清人们心中的迷雾,把问号拉直,变成感叹号,才能有助于进一步凝心聚力,打赢蓝天保卫战和污染防治攻坚战。

 

说起雾霾的成因,无外乎两个方面,一个是人为因素,即人为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再一个是气象因素。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春节期间出现重污染天气,就是污染排放和不利气象条件,即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两者叠加的结果。

 

就人为因素,我们不妨来个“五看”。

 

一看工业排放。春节期间停工的主要集中在加工业、轻工业,而作为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主要来源的高污染、高能耗资源型行业,如火电、钢铁、焦化、玻璃、耐火材料、化工、制药、氧化铝、电解铝等,因为存在不可中断的生产工序或承担供暖任务,春节期间仍在持续生产。不仅如此,由于去年底决战年度大气环境改善目标,部分被限产停产的企业已憋了一阵子,跨入新年度,立马开足马力生产。甚至有个别企业,趁着“春节+疫情”,偷偷超标排放。可见,工业排放不是归零了,而是还很大。

 

二看燃煤污染排放。由于大量人员宅在家里,居民采暖需求增长,那些没有完成煤改气、煤改电的还须用煤取暖。而且,农村煤价一般比较便宜,污染也就大一些,一吨散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大致相当于电厂燃煤排放污染物的15倍以上。这方面,疫情其实是加重了燃煤污染。与去年同时段相比,农村地区衡量燃煤量的CO浓度增加了10%以上,农村的PM2.5浓度经常高于城市,就是一个明证。

 

三看烟花爆竹污染。大部分地区禁放的只限于城区,城乡结合部和广大农村地区还是自由的,禁放区占比很小。从监测数据看,除夕夜到大年初一,农村地区大气浓度最先开始上升,形成污染团后又影响城市环境。

 

四看交通排放。因为疫情,地铁不敢坐、公交不敢乘、私家车必须跑啊,车辆尾气排放焉可忽视?

 

五看建筑扬尘排放。建筑工地确实停工了,但没有覆盖的裸土还在,扬尘不因工地上没人而不飘飞。

 

这五笔账算下来,可见,节日加疫情,大气污染物排放虽然较平时有所减少,但总量依然很大。而环境空气的本底并不是一张白纸,存量污染物与新排放的污染物两者叠加,大气污染物仍然非常巨大。即使车辆尾气、工地扬尘和烟花爆竹污染三者忽略不计,仅仅工业与燃煤排放,仍然是不得了的数据。

 

再看气象因素,气象条件好的时候环境容量大,反之,环境容量小。很不幸,春节以来,京津冀区域内频繁出现长时间静稳、强逆温、高湿的不利气象条件,逆温边界层高度只有正常情况下的1/2至1/3,空气垂直上升受阻,就像锅盖一样扣在区域上空,污染物难以扩散,区域内的排污量远远超出环境容量。就象把一个大仓库的物资全搬到一间小房子里,焉能不挤?

 

春节加疫情期间,缘何“妖雾”又重来?主要的元凶就是:工业污染+燃煤污染+不利气象。

 

天气重污染其实就是一道数学题,解题的路子明摆着呢!气象条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就目前的科技水平,我们无能为力,我们能改变的只有污染物排放强度。大气环境好比我们人,不利气象条件好比病毒,如果我们身体强健免疫能力好,病毒来袭时就可能抵抗过去不发病。而身体羸弱的人,可能就经不起病毒的攻击,身染沉疴。

 

2013年以来七年的大气治理,力度在我国环保历史上是空前的,成效也是明显的,这几年污染逐年减轻,蓝天白云明显增多就是明证。可以肯定地说,如果不是七年来的努力,这次大气污染一定比现在更重、持续时间更长。这次春节期间京津冀空气污染告诉我们,蓝天保卫战,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我们还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减少污染物排放,把“环境的身板”搞得更强健,如此以来,不利气象条件又奈我何?

 

 

[ 关闭CLOSE ] [ 打印PRINT ]
江苏省生态文明网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为收藏


通信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凤凰西街241号 ICP备案号:苏ICP备150476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