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生态文明网
首页 > 生态论苑 > 生态杂谈
发布时间:2020-06-12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东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智库)特邀研究员

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研究员  

 

近日,南京炼油厂住宅小区在修剪树木时,将生长了几十年的法桐、香樟、水杉等近千棵大树一下子全“剃了光头”。如此“彻底”的修剪立即引来群众的质疑,园林部门经过现场勘查后当即叫停,并表示对树木进行“剃光头”式修剪不可取。

 

南京炼油厂生活区是一座老国营工厂的家属区,道路两侧、楼前屋后遮天蔽日的高大树木,既是工厂历史的见证,也是一道独特的景观。入夏时节,经过三春的生长,郁郁葱葱的树木枝叶愈发浓密茂盛,甚至遮挡了低层住户的光线。为了改善低层住户的采光条件,以及防止极端天气时枝干折断影响居民安全,物业公司报经批准后进行修剪。南京市绿化园林局下达的《园林绿化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要求,“注意保持树形整体美观”。然而,实施中却是一枝一叶都不留,实在谈不上“整体美观”。而且,炎夏临近,如此修剪,为居民遮阳的一点阴凉也没有了。从枝繁叶茂,到一片“光头”,看上去很突兀。对如此过度修剪,连一楼居民也认为没有必要,其他居民更有意见。“树木长得过于茂盛确实会影响低层居民的采光,我们支持适度地修剪,但也不必一片绿也不留呀!”

 

应该说,这次修剪是必要的,出发点是好的,手续也是齐全的。但是,在实施中走了样,好事儿没办好。

 

据悉,对树木进行“剃光头式”的修剪,多发生在老旧小区。因为,这类小区的物业管理经费、人力较为有限,如此修剪效率最高,省事又省钱。但园林绿化专家表示,如此把细枝绿叶全部剪光,不利于树木生长恢复, 一叶不留可能要了大树的命。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光合作用,而植物叶片中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剃光头”式修剪、“一叶不留”,会导致植物暂停光合作用,进入休眠阶段。只有重新抽枝发芽、长出绿叶后才能“苏醒”,重启光合作用,继续生长。如果遇到不利的气候条件,树木迟迟不发新芽、“休眠”过久,就可能导致树木病害、甚至是死亡。此时,春季已过,夏季来临,决不是树木抽枝发芽的好时节。况且,树木被“剃光”变成“枯木老树”后,不仅面临生长状况的隐患,而且再发的新枝会长得杂乱无章、难以塑形,还需要再次进行修剪。结果往往是怕麻烦最后还是有麻烦。

 

看来,政府部门重审批轻监管和有关单位简单化、“一刀切”的思维该改改了。许多时候,政府部门既要重视审批时提要求,还要重视对实施过程的跟踪监管,确保有关要求落到实处,不能大撒把。就这次修剪树木来说,园林管理部门在审批时提出明确要求之后,后续还应对修剪方式进行审核,并在实施过程中做好跟踪监管。如此,才能把好事办好,既确保采光通风和消除安全隐患,又不至于有害树木健康、造成树木死亡。

 

[ 关闭CLOSE ] [ 打印PRINT ]
江苏省生态文明网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为收藏


通信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凤凰西街241号 ICP备案号:苏ICP备150476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