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生态文明网
首页 > 生态论苑 > 生态杂谈
发布时间:2022-07-15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信息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沃飞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这是词坛大佬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名句。“无蝉鸣,不夏天”,蝉鸣作为夏日的代名词,是田园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留在无数优美的诗词中。“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儿时的我们,也是在一阵阵蝉鸣声中,不知不觉慢慢长大,留下了一段段有趣又美好的回忆。

 

蝉,有的地方也叫知了,日常生活中,不少人把油炸知了当成一道美味又滋补的佳肴,现在快速流行开来,蝉的价格也水涨船高。虽然,有不少地方立起了“禁止捕蝉”告示牌,明确对这种行为说“不”,但近日全国各地仍出现了大批“捕蝉大军”。每到夜晚,就有不少市民打灯钻树林找蝉。有人捕来吃,有人捕来卖。有市民称,一晚上能抓几千只,大赚好几百元,有的干脆搞起了捉蝉的网络直播,来个名利双收。

 

有人会说,蝉只是一种吸食植物汁液的害虫,到处都是,捉了也无妨,而且蝉鸣声聒噪扰民。对此,笔者并不完全认同。蝉是食物链重要一环,过度捕捉会破坏了生态平衡,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成语,既有哲学内涵,又有生态含义。除了破坏生态,滥捕乱食蝉还存在交通、安全、卫生等诸多方面的风险隐患。至于蝉鸣噪声扰民的说法,确实也有此类的投诉,相关部门也给出了明确回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而蝉鸣只是一种自然现象。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如果有一天,仅仅因为口腹之欲,我们再也听不到这些熟悉的夏日乐章,孩子们背诵着那些关于蝉的优美诗词,只知其义,不解其意,那将是何样的遗憾。生活在钢铁水泥的丛林里的都市人,平时忍受着汽车、机器的嘈杂和城市的喧闹,更应倍感珍惜蝉鸣蛙叫这样的大自然声音,用心守护这种自然和谐的美好。对野生动物的滥捕滥抓,有关部门也该重视起来管管了。

 

总之,对大自然的馈赠,我们应多一份感恩与包容,一起维护生物多样性,守护色彩缤纷的大千世界。

[ 关闭CLOSE ] [ 打印PRINT ]
江苏省生态文明网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为收藏


通信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凤凰西街241号 ICP备案号:苏ICP备150476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