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中国环境报 记者:王琳琳
最近,与动物园有关的话题频上热搜,先是“动物园为33岁马来熊手写讣告”,一群生命向另一个生命致敬的真诚文字打动了无数网友;后有“动物园通报小老虎意外溺亡”,详细披露的揪心遭遇引发人们的无限痛心。
而近日青岛动物园拟搬迁改造的一纸征求意见也引发了公众热议。这座拥有百年历史、与城市历史文化息息相关的动物园,一直以来,以地处市中心、票价“8块5”著称。抛开搬迁与否不谈,征求意见的发布,切切实实引发一波回忆杀,掀起公众排队逛动物园的热潮。
此外,柳州动物园展出的狮子“瘦骨嶙峋”、在国外生活的大熊猫“丫丫”回国的动态……这些与动物园、动物有关的新闻,正引发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有人说,万众瞩目的背后,与动物园广泛的受众群体不无相关。也有人说,在信息传播碎片化的时代,这些动物园或动物的一举一动依然牵动人心,不仅仅因为它们承载着人们的情感记忆,也与理念的进步、时代的变迁息息相关。
儿时情感的寄托,老少咸宜的选择
每个人的童年记忆里,或多或少都有动物园的影子。
北京市民邓先生记得,女儿小时候,他每周末必带她去动物园打卡。于他而言,动物园是一个让女儿放松玩耍的场所,而于成年后的女儿而言,动物园则成为成长过程中的美好回忆。“小孩天然喜欢动物,而且动物园里的动物种类也全。”邓先生告诉记者,“更何况,具有公益属性的动物园,票价很‘良心’。”
也正因为此,当青岛动物园拟搬迁的征求意见发布后,许多青岛市民的第一反应也是“一定要抓紧时间再去一次动物园”。因为不论结果如何,对于土生土长的青岛人而言,地处青岛市中心、18年未曾变过票价的青岛动物园,是很多人的童年记忆。
其实,时至今日,动物园的受欢迎程度依然不减。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江苏的网友SomebreQ带着不到两岁的孩子第三次探访动物园,直言“我好累她好快乐”;网友Hitthy和男友的周末约会也定在了广州动物园,看着又白又美的天鹅、惬意睡觉的老虎,她和男友之间的感情不觉之间又厚了几分。
“网红”动物园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更是人气爆棚。这个国内首个取消动物表演的动物园,因“不走寻常路”在互联网上获得了超高人气,已经成为许多人初到南京的必定“打卡地”。不仅没来过的人高呼圆梦打卡,还有不少人是故地重游,以致不少网友在感受“国内最好的动物园之一”的同时,也不得不“感慨”一句,“动物园里有什么,有好多好多人”。
而之所以能拥抱这么多的观众,满足天南地北不同地区人们的要求,是因为动物园是一个老少咸宜、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热门”选择。
倡导动物福利,推进公众教育
作为普适性很强的选择,难道动物园只是一个承载儿时情感,可供老少咸宜的选择吗?
在资深动物园爱好者、科普作家花蚀看来,绝非如此。
1828年,世界上第一座本着科学研究目的建造的现代动物园——英国伦敦动物园落成。
两百多年间,国际上动物园已发展成集休闲娱乐、易地保护、科学研究和自然教育于一体的场所。2015年,世界动物园和水族馆协会将动物园定位为——“核心目标是物种保护,但其核心行动是实现积极的动物福利”。
过去,我国的动物园发展重视动物的收藏,以收集物种多为好,不太重视动物福利。如今,随着动物保护理念的提升和动物福利的倡导,在我国,有越来越多的动物园开始关注动物福利,现代动物园的轮廓也愈加清晰。
“现代动物园有三大目标,一是保护珍稀动物,二是增进人类对动物的认识,三是为公众提供自然教育。一个动物园,如果做不到这三点,是不配称为现代动物园,也无法面对自身原罪。”花蚀说。
红山森林动物园宣传教育部主任白亚丽也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理想的现代动物园,还应该是公众教育的一个绝佳平台。没有任何一个机构像动物园这样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向全民宣传动物保护意识。动物保护,不应当只是科学家们在保护,全民都应该参与。”
在动物园向现代化转向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也切实提高了自身的动物保护意识。如近年来日益红火的短视频,对助力提高动物福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专家说,当视频将越来越多的片段呈现在公众面前,人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动物们或搞笑,或萌趣,或憨态的样子,也关注到了动物们的精神状态、生活质量和被喂养水平,启发着人们去思考动物们应该过一个什么样的生活,进而改善它们的生活质量。
公众的关注是动物园进步的动力
关于公众关注的重要性,动物园设计师、北京动物园饲养队技术员张恩权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公众关注,是动物园前进的唯一动力。”
事实也的确如此。当人们主动关注自身发展以外野生动物的需求,了解人类与动物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以及动物对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动物福利自然得到了保障,而有关“生命”的教育也在这个过程中完成。
正如青岛市民王小豆在听到青岛动物园拟搬迁、“8块5”的快乐可能要没了后,他好像才第一次去关注,那些曾经让他暂时忘记日常各种烦恼、放松身心的动物园内,动物们可能过着并不活泼自由的生活。
家乡青岛的博主“一万老树”作为资深动物园爱好者,也连续发文数篇关注青岛动物园搬迁事宜,从保留意义、保留可行性、如何提高动物福利等多个角度表达自身态度和意见。这些宝贵的征求意见,将为青岛动物园是否搬迁提供参考。
而具有先进意识的动物园管理者,也在努力创新各种手段,积极拥抱公众。如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发起认养动物、体验动物饲养员日常的活动,鼓励人们认养一只与自己“有眼缘”的小动物,与小动物零距离互动,培养感情,建立默契,既加深自己与动物们的感情,也成为动物园日常工作的最好监督。
“动物园应该让我们看到动物们的尊严,看到演化赋予它们的‘超能力’,看到它们的高贵与智慧。同时,我们也应当努力去看懂这一切。这也会让我们变成更好的人。”在许多公共场合,花蚀始终强调与传达这样的观点。
自然是我们永远的老师,而更好的明天终会到来。那就趁着春暖花开,微风正醺,去动物园吧,毕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只有亲自去参观过的动物园,才是最好的动物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