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刘四建
5月19日,北京市发布《关于规范引导帐篷露营地发展的意见(试行)》。笔者认为,在郊野公园等休闲场所划定帐篷区,通过规范管理,能够引导帐篷露营健康发展。
由于能够满足亲近自然的需求,帐篷露营作为一种新的休闲生活方式,近年来在全社会盛行。进入夏季,每到周末和节假日,都能在郊野公园等休闲场所看到大大小小各种样式的帐篷。大家聚集在一起欢声笑语,享受着幸福时光,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增进了百姓对美好生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随着绿色北京的持续推进,郊野公园等休闲场所建设也按下快进键,发展迅速。郊野公园以原生态或低人为干扰的自然环境为特色,自然、古朴、野趣,侧重满足自然体验和郊野休闲游憩,是市民帐篷露营理想场所。
郊野公园一般占地面积较大,北京南海子郊野公园11.65平方公里约1.7万余亩,相当于4个颐和园大小。大有大的难处,笔者在多家郊野公园观察发现,这些露营帐篷散落在公园各个地方,有的位置还很偏僻隐蔽,而且还存在少数不文明行为,比如露营地草坪树枝损坏严重,污水随意排放,生活垃圾没有清理带走等。这些现象会给公园日常管理带来很大难度,不利于帐篷露营这一休闲活动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
近日,笔者在北京永定河休闲森林公园发现,在公园路边醒目处立有“帐篷露营区”指示牌,引导大家在规定区域里露营。从现场情况来看,效果比较好,也深得游客认同。笔者认为,在郊野公园等休闲场所划定帐篷区,通过规范管理,不仅能够保障游客安全,降低公园日常管理成本,而且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也具有积极意义。
一是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通过划定帐篷区,能够做到有目的地保护好动物栖息地,减少在动物繁殖期间对其的影响。通过科学评估,建立露营地定期轮换制度,能够尽可能减轻对植被树木的影响,保障其正常生长。
二是有利于保护环境卫生。通过划定帐篷区,引导游客在规定区域露营,便于生活污水的收集和生活垃圾的分类回收。通过倡导绿色露营和无痕露营,提升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能够督促游客自觉带走垃圾。
不夭其生,不绝其长。帐篷露营应坚持生态优先、休养生息的原则。只有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帐篷露营才能健康绿色可持续;只有高质量的生态环境保护,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帐篷露营等高品质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