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噪声扰民问题占全部生态环境污染举报的61.3%
信息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雷英杰
近日,生态环境部联合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等13个部门和单位发布《中国噪声污染防治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这一报告自2011年以来连续发布,今年已是第13年。
与往年相比,今年发布的《报告》有何新变化?我国噪声污染相关投诉逐年增多的原因是什么?生态环境部如何推动解决老百姓“家门口”的噪声问题?
《报告》有六方面新变化
与往年相比,《报告》的新变化体现在6个方面。
在突出问题导向方面,《报告》在编写说明中增加对当前噪声污染形势的分析,新增噪声污染原因分析内容作为独立小节,从经济发展、土地利用、政府管理和公众文明素养等方面,总结噪声污染的症结所在。
在整体结构方面,简化《报告》层级,重新调整《报告》章节,将工业、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提升为单独章节,层次更加清晰、突出,集中展示了4类噪声源治理情况。
在可读性方面,科普性专栏由6个增至11个,专栏中增加相关照片辅助阅读,工作插图由17张增至65张,表格由6个增至13个,更直观地展示了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成效。
在重点工作方面,新增“2024年噪声污染防治重点工作”专栏,向相关管理部门和社会公众宣传2024年噪声污染防治重点工作,明确工作目标,提高公众认知,并邀请公众监督。
在内容篇幅方面,由于各地开展了大量噪声污染防治相关工作,提供了丰富的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材料,《报告》篇幅由去年的两万字增加至今年近3万字。
在编写单位方面,《报告》联合发布单位总数不变,仍为14个,但具体单位发生了变化,新增国家税务总局,科学技术部不再参与发布。
全国城市声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报告》显示,2023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以及生态环境、公安、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合计受理的噪声投诉举报案件约570.6万件,比上年增加120.3万件。
从投诉类型来看,社会生活噪声投诉举报最多,占68.4%,同比升高0.9个百分点;建筑施工噪声次之,占24.1%,同比降低1.0个百分点;交通运输噪声占4.3%,工业噪声占3.2%,同比基本持平。
噪声投诉量与人口密度密切相关。《报告》指出,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成都、天津、武汉8个超大城市噪声投诉总件数约166.3万件,约占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噪声投诉举报案件总量的三成。
从全国生态环境信访投诉举报管理平台(微信、网络渠道)来看,2023年共接到投诉举报25.5万余件,与上年相比增加约0.1万件。噪声扰民问题占全部生态环境污染举报的61.3%。
《报告》指出,造成噪声投诉数量越来越多的原因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人口密度增大,机动车保有量增加,工业活动、商业活动、建筑施工活动频繁,加之居住与商业、工业等功能混杂,住宅等距交通干线过近,导致噪声影响凸显。二是部分地方政府对噪声污染防治管理职责的部门分工不明确,存在管理空白、衔接不畅等情况。三是噪声污染防治宣传不够,公众宁静共识有待加强。
虽然局部噪声投诉举报数量升高,但是全国城市声环境质量总体稳定。《报告》指出,2023年,全国声环境功能区昼间达标率为96.1%,夜间达标率为87.0%。与2022年相比,昼间和夜间达标率分别升高0.1个百分点和0.4个百分点。
解决老百姓“家门口”的噪声问题
防治噪声污染,既是关乎“家长里短”的小事,也是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对此,生态环境部下大气力解决老百姓“家门口”的噪声问题,保护人民群众声环境权益,提升人民群众对宁静环境的获得感。
在完善监管体系方面。生态环境部会同15个部门印发《“十四五”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系统谋划了“十四五”期间噪声污染防治主要目标、任务和措施,加快推动各地政府明确工业、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社会生活4类噪声的管理职能分工,目前已有约1/3的地级及以上城市完成分工。2023年,首次实现了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不含三沙市)及1822个县级城市声环境功能区划分全覆盖。
在创新管理手段方面。生态环境部推动噪声监测自动化,2023年,部分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基本完成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点位核定和系统建设联网;推行工业噪声排污许可证管理,逐步推动28万家工业企业噪声纳入排污许可管理,当前已完成约12万家,“十四五”末将实现工业噪声排污许可全覆盖;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典型案件开展重点督办,当前国家层面已督办6批60个案件,涉及省份30个,惠及百姓3万余人。
在探索社会共治方面。生态环境部组织天津、上海、重庆、杭州、昆明、厦门、嘉兴等城市开展宁静小区试点创建,推动业主、物业、商户等共管共治噪声问题,截至目前全国已创建1700余个宁静小区;会同教育部门持续多年组织“绿色护考”行动,在中考、高考期间,通过发布倡议书、公开信等多种方式,引导社会各界自觉减少产生噪声的行为,年均受益考生超过3000万人;推广“静音车厢”,在京沪、京广、京哈、成渝、沪昆、贵南等线路的92趟列车设置“静音车厢”。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督促各地尽快完成部门职能分工,继续开展噪声投诉典型案件督办,持续推动宁静小区建设、噪声地图应用等工作。同时,指导各地做好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点建设工作,确保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3800多个自动监测站点在今年年底前全部建设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