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李自成
距离城市不远的乡村是珍贵的生态资源,不仅要利用好这些资源,更要保护、传承好这些资源。
上海市闵行区水路纵横,其中横贯东西的水运大动脉大治河,被浦江镇居民称为母亲河。闵行区浦江镇大治河以南有汇中村等6个规划保留保护村,被统称为“一带六村”,是上海近郊唯一连片的乡村聚落,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点之一。
笔者认为,为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发展,要按照乡村自然肌理和生产生活规律开展工作。
一是抓好闵行区农村产业特点,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之路。以有机农业为主,打造绿色农业品牌,同时推进建立集种植、加工、销售、品牌打造为一体的农业产业链。针对闵行农村大经济、小农业的特点,大力发展研学、文创、露营、体育赛事、观光、康养等经济形态,增加当地收入的同时,提升城市居民的体验感和获得感。积极开拓生态产业化之路,结合“双碳”战略,开发林业碳汇等,不断完善基于市场的生态产品供给和生态价值实现,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二是深入挖掘自身特色,避免“千村一面”。充分挖掘历史文化,一座建筑、一座桥梁、一条路、一个名人故事等,都能成为乡村经济增长点。比如,上海市崇明区鲁东村的百年牡丹、奉贤区四团镇千百年间潮涨潮落留下的鱼鳞状农田布局、浦东新区大团镇上海水蜜桃第一镇,都是乡村品牌建设的优秀经验,值得借鉴。
三是利用社会资源,引入社会资本,集思广益凝聚合力。利用好上海市高校、社团、协会等丰富的科研资源和行业资源,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动力。将社会资本引入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加快健全社会资本下乡的用地、人才和融资保障机制,同时合理布局社会资本投资领域和密度,让社会资本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力量。
作者单位:上海市闵行区生态环境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