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生态文明网
首页 > 生态论苑 > 专家园地
发布时间:2020-08-28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东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智库)特邀研究员 

 

今年116日,国家发改委和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710日,国家发改委和生态环境部等九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确将按照“禁限一批、替代循环一批、规范一批”的思路,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并为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设定了禁止使用的时间表(如规定,到2020年底,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城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以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和各类展会活动,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集贸市场规范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全国范围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景区景点的餐饮堂食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到2022年底,县城建成区、景区景点餐饮堂食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北京、上海、江苏等省市的邮政快递网点,先行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一次性塑料编织袋等,降低不可降解的塑料胶带使用量。到2025年底,全国范围邮政快递网点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塑料胶带、一次性塑料编织袋等)。同时规定,在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和餐饮外卖领域,推广使用可降解塑料替代产品。

 

距离2020年底第一阶段禁塑目标还有不到半年时间,形势不容乐观。

 

目前,各类不可降解的塑料制品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实在很多,要做到禁止不用,确实不易。需求摆在那儿,禁用不可降解的,就必须有相应可降解的塑料替代产品顶上去“救场”。“禁止+替代”,治理塑料污染的路子无疑是正确的。

 

随着我国塑料行业的技术进步,近年来,新产品、新工艺不断推出,越来越多的企业能够生产可降解塑料替代品。单从技术层面看,完全能够满足治理塑料污染的要求。但窘迫的是,可降解塑料替代产品叫好不叫座,推广并不顺利。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虽然绿色,但不经济”。

 

这使我想起十多年前,南京推广“太阳能小区”的经历。当时,南京有小区安装较为先进的太阳能系统,为居民提供宾馆式热水服务,节能效果颇为明显。既为居民提供了宾馆式服务,又节省了能源。这样一举两得的好事,应该能很快能大面积推广啊!但事实却是,居民普遍弃用这一节能系统,而改用电或燃气热水器。原因很简单:自来水1吨才2块多钱,加上电费或煤气费,也就3元左右,而1吨太阳能热水竟要10多元。居民当然难以消受如此“昂贵”的节能服务,这样的项目当然不可能推开。

 

这件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节能环保的产品或政策措施要能推广开来,首先必须经济合算。循环经济、环境友好方案如果不能做到“经济”,就不会有生命力。如果仅仅技术上可行,经济上不可行,决不会有生命力,即使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不会有好的推广效果。这些年来,一些节能环保产品、项目,之所以大都轰轰烈烈地开场,静悄悄地黯然收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忽略了市场选择的内在规律,“经济”可行性出了问题。

 

我国从200861日起,就明令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要求推广使用可降解塑料袋。然而,检视十多年的实践可以发现,这一“禁塑令”并没有真正落实。老百姓之所以不愿意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就是因为价格比普通塑料制品贵。即便如此,生产厂家的利润率仍不如生产普通塑料袋。于经济可行性太差,生产者、销售者从中挣不到钱,消费者嫌贵不愿意用。这就形成了对可降解塑料制品“企业不愿意生产,老百姓不愿意使用”的尴尬情形。

 

每每遇到这类问题,人们想到的办法往往是要求政府给予补贴。但仅仅依赖政府资金政策支持,而不能通过市场获得稳定的经济收益,那么这种运行模式在实践中就难以大规模采用,也注定难以持久。

 

当下,人们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制品数量巨大,政府投入奖金补助可降解塑料替代品的生产销售,短期内可能有一定效果,但不是解决问题的长久之计。因为,投入少了,杯水车薪,效果不彰;若长期投入巨资,财政则负担不了。

 

推广使用可降解替代材料,是解决塑料污染的终极方案。但可降解塑料行业在国内发展已经超过20年,却迟迟不能大规模推广。要破解这一尴尬状况,必须集国家之力进行科研攻关,加强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替代材料和产品工艺技术的研发,切实可降解塑料的经济成本降下来,大力提高可降解塑料的经济可行性,有效增加绿色产品供给。唯有如此,禁塑令才可能真正落地,塑料污染才可能得到有效地治理。

 

 

 

[ 关闭CLOSE ] [ 打印PRINT ]
江苏省生态文明网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为收藏


通信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凤凰西街241号 ICP备案号:苏ICP备150476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