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生态文明网
首  页 新闻中心 全省动态 263行动 生态创建 绿色经典
会员风采 生态论苑 生态文艺 政策法规 美丽江苏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七大行动 > 环境质量改善
发布时间:2016-12-12
【 字体: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马旭东

 

 

 

 

 

张邦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当下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成为地域发展的鲜明优势。通州区将水环境建设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位置,出台实施了《通州区农村河道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工作方案(20152017年)》,计划投入超过5亿元,着力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美丽乡村。

 

加强水环境建设,必须从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着手,从人民群众身边的水环境着手,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水环境的改善。通州濒江临海,境内现有等级河道1152条,为长江流域平原河网地区。由于种种原因,全区水系布局不够完善,河网蓄水量偏小,河道调节容蓄量有限;工业、农业以及生活污染等污染源交织混合叠加,水功能区水质形势严峻;河道长效管护措施不够到位。为此,通州区先从河道整治入手,将农村河道整治建设列为全区“头号”惠民工程,采取编制镇村水系规划、河道清障、桥涵建设、岸坡绿化、生态修复、长效管护等8项措施,对全区等级河道及非等级重要河道进行系统整治。这是通州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投入最多的一项农村水环境治理工程。

 

农村河道整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历史“欠账”较多,整治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为了做好此项工作,通州区专门成立了以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6个工作组,实行“周检查、月通报、季点评”的督查机制,发现问题,提出意见,限期整改。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镇村调研,听取基层和群众的意见、建议。区人大、政协组织专题视察活动,提出要求、建言献策。牵头部门和具体实施项目的镇(区、园)以及街道按照“一村一图”的要求,将规划方案和具体项目统一标识在航拍图上,实行挂图作战。

 

一时间,通州广袤的农村大地到处机声隆隆,奏响了一曲曲河道整治的激情战歌。

 

经过两年时间的努力,通州共疏浚河道736公里,清淤土方810万方,整修河坡2931公里,绿化河坡7046亩,建设桥涵913座,拆除坝头坝梗2179条,清理“三网”1.2万口,打捞沉船1080条;打造了十总镇、二甲镇两个“水美乡镇”和东社镇香台村、二甲镇余西居等19个“水美村庄”;实施了31条(段)60公里生态河道建设工程和7条(段)近50公里生态廊道水环境治理。

 

河道整治,三分治七分管,如何巩固整治成效是关键。通州积极推广“以河养河”长效管理模式。全区推广等级河道“整河发包、生态养鱼”等模式,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落实了长效管理责任。兴东街道土山村村民王惠建是有名的养鱼大户,去年9月与村委会签订协议,缴纳3000元,承包了向阳河,还聘请5位附近村民,帮忙管护河道。

 

河道整治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形成“疏浚一条河道,畅通一片水系,复耕一块土地,增加一块绿地,整治一处环境,造福一方群众”的良好局面。河道引排和调蓄能力在今年上半年的数次暴雨中得到充分检验。经对项目区群众满意度抽样调查显示,公众满意度达到97%

 

如今,河水清澈了,环境改善了,群众认可了,多年不见的村民在河里淘米、洗菜、钓鱼的美景重现乡村;一幅幅“人水和谐,大美乡村”的迷人画卷正在通州大地徐徐展开。

 

马旭东/文通州:水韵流转大美乡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当下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成为地域发展的鲜明优势。通州区将水环境建设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位置,出台实施了《通州区农村河道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工作方案(20152017年)》,计划投入超过5亿元,着力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美丽乡村。

 

加强水环境建设,必须从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着手,从人民群众身边的水环境着手,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水环境的改善。通州濒江临海,境内现有等级河道1152条,为长江流域平原河网地区。由于种种原因,全区水系布局不够完善,河网蓄水量偏小,河道调节容蓄量有限;工业、农业以及生活污染等污染源交织混合叠加,水功能区水质形势严峻;河道长效管护措施不够到位。为此,通州区先从河道整治入手,将农村河道整治建设列为全区“头号”惠民工程,采取编制镇村水系规划、河道清障、桥涵建设、岸坡绿化、生态修复、长效管护等8项措施,对全区等级河道及非等级重要河道进行系统整治。这是通州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投入最多的一项农村水环境治理工程。

 

农村河道整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历史“欠账”较多,整治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为了做好此项工作,通州区专门成立了以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6个工作组,实行“周检查、月通报、季点评”的督查机制,发现问题,提出意见,限期整改。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镇村调研,听取基层和群众的意见、建议。区人大、政协组织专题视察活动,提出要求、建言献策。牵头部门和具体实施项目的镇(区、园)以及街道按照“一村一图”的要求,将规划方案和具体项目统一标识在航拍图上,实行挂图作战。

 

一时间,通州广袤的农村大地到处机声隆隆,奏响了一曲曲河道整治的激情战歌。

 

经过两年时间的努力,通州共疏浚河道736公里,清淤土方810万方,整修河坡2931公里,绿化河坡7046亩,建设桥涵913座,拆除坝头坝梗2179条,清理“三网”1.2万口,打捞沉船1080条;打造了十总镇、二甲镇两个“水美乡镇”和东社镇香台村、二甲镇余西居等19个“水美村庄”;实施了31条(段)60公里生态河道建设工程和7条(段)近50公里生态廊道水环境治理。

 

河道整治,三分治七分管,如何巩固整治成效是关键。通州积极推广“以河养河”长效管理模式。全区推广等级河道“整河发包、生态养鱼”等模式,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落实了长效管理责任。兴东街道土山村村民王惠建是有名的养鱼大户,去年9月与村委会签订协议,缴纳3000元,承包了向阳河,还聘请5位附近村民,帮忙管护河道。

 

河道整治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形成“疏浚一条河道,畅通一片水系,复耕一块土地,增加一块绿地,整治一处环境,造福一方群众”的良好局面。河道引排和调蓄能力在今年上半年的数次暴雨中得到充分检验。经对项目区群众满意度抽样调查显示,公众满意度达到97%

 

如今,河水清澈了,环境改善了,群众认可了,多年不见的村民在河里淘米、洗菜、钓鱼的美景重现乡村;一幅幅“人水和谐,大美乡村”的迷人画卷正在通州大地徐徐展开。

 

[ 关闭CLOSE ] [ 打印PRINT ]
江苏省生态文明网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为收藏


通信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凤凰西街241号 ICP备案号:苏ICP备15047695号

您是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