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荣膺“长三角公共自行车推广典范城市”
来源:台州日报 记者:孙丹丹

公共自行车越来越方便市民出行。
高峰摄
近日,第六届中国消费经济高层论坛暨首届中国“骑行天下”昆山峰会举行。此次峰会由中国自行车协会、中国消费经济高层论坛组委会和消费日报社共同主办。会上,我市被授予“长三角公共自行车推广典范城市”荣誉称号。
此次峰会上,与会评审专家一致认为,泰州城市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有效解决了群众出行“最后一段路”、“最后几百米”的交通接续问题,成为现代城市绿色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目前长三角地区公共自行车推广的“典范城市”之一。
“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项目是一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也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市城管局党委书记、局长高卫东说,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倡导绿色低碳出行,市委、市政府于2014年决定实施市区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项目。作为该项目牵头实施部门,市城管局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分两期共设置站点170处,投放公共自行车4000辆,基本达到“国内领先,省内一流”的既定目标。
此外,市城管部门与江苏牧院、南师大泰州学院、南理工泰州科技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泰职院五大高校合作,成立公共自行车志愿者服务队,多次开展骑行、擦洗、宣传、调查等活动,并联合新闻媒体开展了公共自行车家庭趣味赛、骑行达人、车“小绿”随手拍等活动,倡导市民低碳环保绿色出行,共同爱护公共自行车,让大家感受绿色出行、健康出行的快乐,使公共自行车更加深入人心。
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市民在市区使用公共自行车已累计借还车次791.4万次,借车时间累计77.4万小时,每辆车使用频次近每天2.7次、平均使用时间每次19分钟,日均借还已达到10709次以上。
折算下来,市区公共自行车系统每天可为泰州节省燃油1.08万升,每年约节省燃油390万升,相当于每天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9.16吨,每年累计减排达1.0643万吨。据测算,每棵大树,一年可吸收10吨的碳排放量。这意味着,市民骑公共自行车的减排量,相当于每年为市区种植1064棵大树。
高卫东说,在减少污染的同时,市区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极大地缓解了市民出行难、停车难,降低了市民的出行时间和交通费用,有效提高了公交分担率。“这不仅与泰州休闲旅游的城市定位高度契合,广大市民在绿色出行中享受着有氧运动,进行体育锻炼,也提高了人们的健康水平。”
每逢周末,市民尹家安都喜欢骑上绿色环保的公共自行车环骑凤城河。他说,这一路上,可以一边骑“小绿”健身,一边休闲地游逛柳园、老街、桃园、梅纪馆、都天行宫、泰山公园等十多处景点,沿途“水与城”、“城与人文”完美融合,让人身心格外轻松愉悦。
与尹家安一样,许多市民日常生活中都喜欢选择骑着“小绿”上下班绿色出行,或者采用“公共自行车+公共汽车”完美融合的出行模式。根据有关统计,今年市区租车人次屡创新高。自3月中旬以来,市区公共自行车的日借车量一直保持在1.2万人次左右,最高达到了1.8万多人次,市民对公共自行车的赞同率达99%,公共自行车也成为市民绿色、休闲出行的首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