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徐州日报


由江苏省报业协会、淮安市委宣传部主办的“金秋看淮安”10月23日至25日在淮安举行,来自全省13个地级市媒体以及江苏省报协、新华日报、现代快报共 27家单位参加活动。欢迎会上淮安市委宣传部长向媒体代表介绍了淮安市周恩来故里旅游景区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苏北首批国家5A级景区。
市区联动推进创建进程
周恩来故里旅游景区涵盖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故居、驸马巷历史街区和河下古镇景点,总占地3.15平方公里。区域内拥有水域风光、生物景观、遗址遗迹等6大主类、18亚类、83种基本类型资源,旅游资源单体总数100多处。
2013年5月,周恩来故里旅游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全面启动。淮安市委市政府对此提出明确要求:“创则必成。”市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管领导直接主抓,市区联动,上下合力,建立起完整的创建工作网络。
淮安区对照创建标准,将创建工作细化为外部旅游交通建设、游客中心建设、景区周边环境整治、旅游餐饮等13个子项目,交由23个责任单位分类分步完成。区规划分局对景区主次干道两侧及周边风貌进行整体设计;区文旅开发区对驸马巷历史街区进行改造;区住建局绿化、美化周恩来故居景区主通道;工商、公安、城管、卫生等多部门联动,一条龙、一站式解决景区周边环境整治和日常管理……
抓实,抓细,抓常。联席会议、现场交办会、一线工作法、现场督查、跟踪问效、考核奖惩,科学的工作机制驱动“创5A”工作快速、高效推进。
多措并举提升旅游形象
漫步文渠岸边,只见碧波荡漾,两岸花香,一脉清流从周恩来故居门前蜿蜒曲折地流淌至周恩来纪念馆所在的桃花垠。据介绍,就在两年前,这条贯穿整个城区的河道还是“河水浑浊不见底,两岸垃圾脏兮兮”的景象。
面貌的改观,始自2013年9月启动的文渠“清水”“活水”“截污”等综合整治提升工程,先后投入3000余万元,用2年的时间,使整个景区“水清、渠畅、岸美”。
绿化亮化,扮靓景区。该区投入60万元,实施周恩来纪念馆、故居和河下古镇等景区及周边绿化美化亮化提升工程,完成了里运河东堤、一品梅路等景观亮化,补植景区周边绿化6000多平米,打造了“一路一景,一街一品,城在园中,人在景中”的景区形象。
景点建设,丰富内涵。该区先后实施了文博商城、360行民俗街和萧湖文化商业街等十大工程,状元府邸、古镇客栈、庭院市肆等新景点即将布展运营,成为新的旅游亮点。
专项整治,做优环境。该区全面取缔景点外围沿线流动摊点、经营商品外溢等现象,强制拆除违建围挡,清理规范便民疏导点,粉刷旅游通道沿街立面。同时,邀请国内知名公司制作景区VIS形象系统,统一高速入口沿线、城市主干道等重要节点旅游交通标识,规范旅游交通运行和旅游商业街区设置,展示景区整体特色形象。
“通过一系列举措让景区周边告别了多年难以根治的‘脏乱差’,生态环境、景观质量大步提升。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冲刺国家‘5A’景区的底气和基础条件。”淮安区旅游局局长郑冬萍说。
精雕细琢造就精品景区
国庆期间,与周恩来故居一水之隔的龙窝巷游人如织。品特色小吃,逛民俗小店,置身其中,传统文化触目可及,古韵古风扑面而来。谁会想到,仅仅2年前,这里还是一条破败杂乱的老街,如今则成为一条展示古城魅力的文化长廊。
在工匠们精心雕琢下复原的龙窝巷,是周恩来故里旅游景区冲刺5A中打造的精品工程之一。河下古镇的湖嘴大街、花巷、石工头、估衣街等历史老街也实施了同样细致的保护性修复。“力求一砖一瓦都遵循历史,让古城记忆复活。”淮安区文化旅游开发区主任胥骏说。历经风雨的古街老巷,逐渐重现了当年的历史风貌。
改善交通,方便游客。8月,周恩来故里旅游景区开通旅游公交专线。它似一条银线串连起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故居、驸马巷历史街区、河下古镇等景点景区,令外地游客参观旅游更加便捷。
设施提档,服务升级。投入数百万元改扩建吴承恩故居等4个停车场,新建和改造旅游星级厕所5座,新增、更换标识标牌1000多块,实施了周恩来纪念馆护坡加固、景区游道地面修缮等项目,实现景区全覆盖,满足游客各类需要。修建一新的游客中心可提供查询、问讯、急救、投诉接待、茶水供应、轮椅、儿童推车、雨伞租借等服务,游客还可以在这里联系导游,浏览多媒体信息触摸屏,观赏景区风光片。争创文明服务岗位、诚信服务柜台,争做景区美容师、争当星级厕所管理员,争做文明服务讲解员、优秀导游员……景区的每一位员工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以服务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为景区的5A创建加分。 |